公司法
93折446元480
書號 : 5B011R
編/著者 : 潘秀菊
出版社 : 元照
出版日期 : 2022-08-01
ISBN/ISSN : 9789575118037
版別 : 12版
裝幀 : 平裝 18開
參考分類(CAT) : 商事法/金融法教科書 ,商事法/金融法專論 ,元照出版品
  • 內容簡介
  • 退換貨
  • 團購說明
  • 購物與運費
內容簡介
*外版書取書時間大約為七個工作天,敬請留意!
 
本書特色

本書係以公司法為論述對象,體例上採取教科書之方式撰寫,並針對具體爭議性之問題,分別就學說、實務見解逐一分析,並於相關章節中輔以案例及相關之國家考試歷屆試題說明,俾利讀者了解問題重心及說理之所在。

另分別於每一章或每一節之開始,附上該章或該節之大綱圖表,其不僅有利於讀者課前了解內容,且能讓讀者更容易為準備與記憶。並在每一章結束後,附有習題及參考答案之出處。

 
作者簡介
 
潘秀菊
學 歷
美國帝堡大學法學博士
美國南美以美大學法學碩士
東吳大學法學士

經 歷
國防大學管理學院法律系副教授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採購申訴審議委員
台北市政府採購申訴審議委員會委員
台北市政府勞動局就業歧視評議委員
新北市勞工局就業歧視評議委員
法務部信託法研究修正專案小組委員
金融研訓院講座
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講座

著 作
商事法─公司法、票據法(合著)
政府採購履約爭議實務判決評析
信託理財面面觀
信託法實務問題與案例(合著)
公益信託的運用與發展
人壽保險信託所生法律問題及其運用之研究
以房養老商品一反向抵押貸款制度之理論與實務(合著)
內政部身心障礙者財產信託制度建立之研究(專案)
翻譯美國統一信託法典(Uniform Trust Code, Last Revised in 2003)
高齡社會化信託商品之規劃
從遺囑信託與成年安養信託探討台灣現行信託商品於發展上所面臨之障礙與突破
公益信託涉及勸募活動相關法律問題之研究
入住養護機構預付入住款項或保證金交付信託可行性之研究
 
 

十二版序

商業組織之經營係以營利為目的,所謂「營利」乃指商業組織因經營而獲得利益,並將該利益分配予出資人。一般市場上,商業組織之型態包括商號、合夥、公司、關係企業、連鎖店與加盟店等,而以公司為現代商業社會中最常見之經營型態。

公司法自民國七十九年十一月十日修正公布以來,為配合國內經濟發展,推動行政革新政策,簡化辦理公司登記流程,放寬行政規範,檢討修正不合時宜規定,爰就公司法為全盤修正。第一階段已完成公司法「關係企業」專章,並於民國八十六年六月二十五日經總統令修正公布。第二階段則針對公司法「總則」章、「股份有限公司」章、「公司法除罪化」及部分條文涉及法院業務部分、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公司債及登記事宜等為再修正草案,並於民國九十年十一月十二日經總統令修正公布。整體而言,九十年之修法雖有相當大的變革,然而適用上仍存有若干結構性問題尚待解決。為加強股東參與公司決策之權利,推動建構完善公司治理制度,以落實行政院「強化公司治理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之意旨,立法院分別於民國九十四年五月二十七日與九十五年一月十三日三讀通過公司法部分修正草案。該草案包括增訂董、監事候選人提名制度、遠距股東會、電子投票等措施;增列股東會提案權及母子公司交叉持股之子公司股東權行使之限制;修訂公司依重整計畫發行新股時,可以排除員工及原有股東之優先承購權;增訂公司重整人之消極資格等措施。

嗣公司法於民國九十八年分別為三次之修訂,第一次修訂係九十八年一月二十一日,此次修訂係因應政府紓困民營企業,訂下「肥貓條款」,即企業接受紓困期間,主管機關可強制執行長不領 薪、董、監事不領報酬等處置;又若紓困金額超過十億元,尚須至立法院報告自救計畫。第二次修訂係九十八年四月二十九日,此次修訂取消了公司設立最低資本額之限制,但往後公司申請設立登記時,如果資本額不敷設立成本,資產不足以抵償負債時,公司登記機關仍不應予以登記,藉以控管不良公司之設立。第三次修訂係九十八年五月二十七日,此次修訂係配合民法將監護與輔助宣告取代禁治產宣告,而將公司法第六十六條第一項第四款與第一百二十三條第一項中原規定之「禁治產宣告」修訂為「監護或輔助宣告」。

又公司法於一○○年為三次之修訂,第一次修訂係一○○年六月二十九日,此次修訂係為使公司法符合國際潮流,謀求公司治理制度之長遠發展,營造良好公司法制環境,並符合企業管理之需,故放寬現行對企業之限制及引進限制型股票等。第二次修訂係一○○年十一月九日,修正公司法第一百九十七條之一條文,其係針對董事之股份設定或解除質權時,應有通知公司之義務,而公司則有向主管機關申報並公告之義務;又公開發行股票之公司董事股份設定質權超過特定額度時,其超過之股份不得行使表決權,且不算入已出席股東之表決權數。第三次之修訂係於一○○年十二月十四日經立法院通過,一○一年一月四日公布。公司法於一○二年一月十六日和三十日分別修訂第一百九十七條第三項及第一百五十四條,有關第一百五十四條部分,係為保護公司之債權人,故於公司法第一百五十四條引入揭開面紗原則,針對所有類型的公司債權人進行全面性保障,而非如過去僅有第三百六十九條之四僅限於關係企業情形。有關第一百九十七條第三項之修訂,乃係為配合同條第一項之規定,蓋第一百九十七條第一項之適用主體,僅限於「公開發行公司」,故修正第三項之文字,限制適用於公開發行公司。民國一○四年五月二十日公司法修訂第二百三十五條、第二百四十條,並增訂第二百三十五條之一條文。民國一○四年七月一日則修正第四百四十九條,並增訂第十三節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即第三百五十六條之一至第三百五十六條之十四條條文,其中第十三節條文之施行日期由行政院定之。

繼民國一○四年七月一日之修正後,為因應新型態經濟發展模式之興起,創新事業之蓬勃發展及經濟轉型之挑戰需求,公司法須持續不斷地調整及修正,以求與時俱進。故立法院於於民國一○七年七月六日三讀通過公司法之修正,該次之修正要點如下:一,友善創新創業環境,例如為強化股東投資效益,有限公司與股份有限公司得每季或每半會計年度終了後為盈餘分派(修正條文第一百十條及第二百二十八條之一)。二、增加企業經營彈性,例如放寬非公開發行股票之公司轉投資之限制(修正條文第十三條)。三、保障股東權益,例如持有已發行股份總數過半數股份之股東,得自行召集股東臨時會,毋庸向主管機關申請許可(修正條文第一百七十二條之一)。四、數位電子化及無紙化,例如為符合國際無紙化之潮流,減少股東承擔遺失實體股票之風險,不論公開發行或非公開發行股票之公司,如發行股份而未印製股票者,均應洽證券集中保管事業機構登錄其發行之股份(修正條文第一百六十一條之二)。五、建立國際化之環境,例如為配合全球招商政策,建構我國成為具有吸引全球投資之國際環境並與國際接軌,爰廢除外國公司認許制度(修正條文第四條及第三百七十條至第三百八十六條)。六、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更具經營彈性,例如股東會選任董事及監察人,不強制採行累積投票制,公司得以章程另定選舉方式(修正條文第三五六條之三)。七、遵守國際洗錢防制規範,例如除符合一定條件之公司外,均應申報董事、監察人、經理人及大股東資料(修正條文第二十二條之一)。 現行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二條之二及第三百五十六條之八之規定於一○七年修正時,放寬非公開發行股票公司經章程訂明後,得以視訊會議或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方式,召開股東會。然而,國內嚴重特殊傳染病肺炎(COVID-19)疫情於一一○年五月間轉趨嚴重,考量一一○年受疫情影響,致有採行視訊股東會需求之公司,在未修正章程訂明股東會得以視訊會議為之前,仍難以視訊召開股東會,故立法院於一一○年十二月十四日日三讀通過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二條之二第一項及第三百五十六條之八第一項規定,增訂於因天災、事變或其他不可抗力情事,中央主管機關得公告公司於一定期間內,得不經章程訂明,以視訊會議或其公告之方式開會。

另一○七年修正之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二條之二第三項規定,有關第一、二項視訊會議之規定,不適用於公開發行股票之公司,主要理由為考量其股東人數眾多,且視訊會議尚有股東身分認證、視訊斷訊之處理、同步計票技術之可行性等相關疑慮。然此次修正,為防疫需要及兼顧股東會順利召開,故放寬公開發行公司得適用第一、二項之規定,採視訊會議召開股東會,惟有關其應符合之條件、作業程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考量,證券主管機關另有規定者,從其所定。

本書係以公司法為論述對象,體例上採取教科書之方式撰寫,針對具體爭議性之問題,分別就學說、實務見解逐一分析,另於相關章節中輔以案例及相關國家考試試題說明,俾利讀者了解每 章節之重點。又本書於每一章或每一節之開始,附上該章或該節之大綱圖表,其不僅有利於讀者課前了解每一章或每一節所涵蓋之內容,且能讓讀者更容易為準備與記憶;並在每一章結束後,附有習題及參考答案之出處,能讓讀者測試閱讀後之效果。另外,為使讀者在閱讀之後,若對相關閱讀內容與議題,想再為進一步了解,本書分別於第一章、第四章至第九章後新增「延伸閱讀」、「月旦品評家」小單元,以相關文獻或影音,供讀者認識不同的視野,並增廣見聞,讓學習更精彩。由於作者學驗有限,疏漏之處,在所難免,尚祈賢達不吝賜教。

潘秀菊
2022年8月

 

 

 
 
1、新學林網路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取貨7天的鑑賞期﹝包含國定假日、例假日﹞,退貨之商品必需於取貨7天內辦理,否則恕不接受退換貨。
2、依照消費者保護法規定,凡消費者於網站購物均享有7天商品鑑賞期,但是在門市取貨則不在此規範內,因為門市取貨可當場檢視商品,所以不符合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7日猶豫期規定。唯需注意辦理退貨商品需保留完整外包裝、附件、外盒等等,才可辦理退貨。
3、如欲退貨,請在鑑賞期內將商品寄回,每張訂單限退一次。
4、鑑賞期非試用期,若您收到商品經檢視後有任何不合意之處,請立即依照退貨規定辦理退貨
5、除非您收到的書與訂單不符,否則該筆交易已完成,無法再退、換書。
6、若收到的書籍有缺頁、破損、倒裝,請寄回更換。應更換之書籍已無庫存時,您可選擇全額退款,或更換其他新學林經銷之圖書並補、退差價。
7、若需退款,作業時間約十四個工作天。
8、函授退換貨請依照「函授退費說明辦理」。
1、本網站已設30本團購價,請直接下訂即可。
2、如您需要其他類型產品團購,則請聯繫客服或直接將需求e-mail至 law@sharing.com.tw 即可
一、購物說明
1.本站商品出貨一律是最新版本。
2.一般書籍
(1)網路訂購書籍會以貨運或掛號方式寄送。
(2)當日訂單指每日中午12點前付款完成的訂單,每日中午12點以後付款完成的訂單,則視為隔天訂單(不含例假日)。
(3)一般情形下,我們於確認訂單並收到款項後3-4個工作天(不含例假日)內為您辦理出貨事宜,出貨依照付款時間順序,並配合物流公司運送安排,無法由會員指定包裹的寄送日期及物流公司。
3.預購、調貨、加刷書籍須知
若您所購買的書籍中包含「即將出版」的預購書籍與「目前已經出版」的調貨、加刷書籍,預購商品與調貨、加刷書籍會與現貨書籍一起寄出,購買前請務必確認是否可以等待,如欲分開出貨,需另再加收80元運費(海外地區運費另計)。
4.任選活動組套出售的優惠商品(如:任選x本x折、滿額加購 / 贈品...等活動),建議與其它商品分開下單,以獲得最快的取貨速度。
5.已顯示「缺貨」的商品(包含少量提供、絕版商品),暫時無法提供會員購買。建議您可點選商品頁面右方「鈴鐺按鈕」,加入「可訂購時通知我」,當商品為正常供貨,新學林將以EMAIL通知您。
6.外版書
一般約7~14個工作天左右,建議把外版書與其它商品分開下單,以獲得最快的取貨速度。
7.海外地區
海外地區由於寄送方式、航運、海運清關時間不穩定,可能造成航班及清關時間延誤,如有延誤到貨情形,請見諒。 付款方式僅提供信用卡線上付款。
8.函授課程教材
函授教材以貨運或掛號方式寄送。一般情形,若是已開課課程,首次寄送教材會於完成付款後約4個工作天出貨(不含例假日),並且依當時的課程進度寄送相關教材;若是尚未開課科目,將依照開課時間寄送相關教材。
9.本站所有商品都會仔細包裝後審慎寄出,難免會因運送過程中造成不可抗力的因素,如完美主義者不建議購買,可直接至實體店面選購。
10.電子書
依《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第二項『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因無內容或無法使用之狀況,即無法退換貨。
11.您可至【會員專區】>【訂單管理】,查詢商品寄送進度,實際送達時間則須視本公司作業流程及物流配送進度而定。若遇節慶假日(大檔期),或其他不可抗力之因素,則可能造成物流延遲配送。
12.商品出貨後,即無法修改寄送地址、收件人等資料,請您送出訂單前,務必確認您的訂單資料為正確,以保障您的權益。若您原本的地址無法成功投遞,包裹將會被退回,並以EMAIL方式通知會員,若要再次寄送,需補80元運費(海外地區運費另計,不得與其他訂單合併寄送),當您完成補繳運費,我們將盡速安排補寄事宜。
13.如有發票相關問題,請與客服部聯繫,逾期恕不受理。客服部:02-27001808分機24;電子信箱:law@sharing.com.tw

二、取消訂單
1.訂單成立後,遇有修改付款方式、訂購商品、金額及數量等情況,必須請您申請取消訂單,重新訂購。申請取消訂單的流程:【訂單管理】>【訂單編號】>【我要詢問】>【取消訂單】,客服將為您取消原訂單,如原訂單已完成付款,直接進行後續退費流程;您也可以選擇來電或LINE、EMAIL的方式進行取消訂單。客服部:02-27001808分機24;電子信箱:law@sharing.com.tw。
2.會員選擇門市取書,請於訂單成立後7日內來電(或LINE)預約取書日,未於約定日取書,訂單將為您保留3日,逾期將自動取消訂單。
3.若為任選活動而組套出售的優惠商品(如:任選x本x折、滿額加購 / 贈品...等活動),不可單品取消、退貨,需整筆一併取消。

三、運費說明
1.宅配到府:貨運單筆訂單金額滿1000元,可享免運乙次,未滿則加收80元(台灣本島、離島皆同)。符合單筆訂單免運資格者,若要分批出貨,每次則須收取80元運費。
如遇收件人未收件,導致包裹被退回的情況,新學林將以EMAIL方式通知會員;若要再次寄送,收件人需補80元運費(海外地區運費另計,不得與其他訂單合併寄送),當您完成補繳運費,我們將盡速安排補寄事宜。
2.新學林門市取貨:免運。
註:若遇活動檔期,訂單處理費用(運費/郵資)將依照活動優惠標準調整,不另行公告請參考活動網頁。

四、本公司保留隨時修改、終止變更商品之權利。修改後之商品內容將於本網頁更新,恕不另行通知。

五、如有未盡事宜,本公司保有調整及最終解釋權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