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你是不是討厭念教科書,或是念完教科書後仍腦袋空空,不知道怎麼考試? 你是不是在尋覓一本能銜接公司法、證交法,以及第一試、第二試的書? 你是不是考了數年,對證交法仍舊沒輒,想藉由考古題的演練,找出自己的盲點? 本書的誕生就是為了解決以上的問題,以法條為經,歷屆考題為緯,帶領各位讀者了解考試重點和可能的出題方向,在考場上助你一臂之力,訓練快、狠、準的答題能力!
作者簡介 辰茗 台北大學法研所(財法組)畢業 律師高考及格 高考法制及格 曾任: 台北地院法官助理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法制 最高法院法官助理 現為執業律師
現在回想起來,我的人生都不在我的預期規畫中,常常失控,但最後都還是有不錯的結果。我曾經信奉蔡依林的「地才」哲學,認為努力就會成功,所以在國考中一直給自己很大的壓力,因此迷失自己。直到有一天,我研究所的同學和我說,你好勝心強,卻好像永遠不相信自己會考上,我才意識到我真正的問題。 其實他只說對了一半,我當時對自己真的很沒信心,於是我必須靠著去完成一堆困難的挑戰,讓大家肯定我,我才願意相信自己,但這過程中,我很痛苦,與其說我好勝心強,倒不如說我不想讓對我有期待的人失望,於是過去的成績變成我的負擔,讓我迷失了自己,也找不到自己的自信心。然而當我願意放過自己,放下別人對我的期待,放寬心去接受各種變化,反而成功通過國考。當律師之後,也因為這樣的心態調整,讓我「存活」下來。 我想告訴各位的是,人生的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所以放寬心去接受各種變化吧!努力是必要的,但不要因為挫折而失去自信。只要你的大方向不變,終有一天會實現你的心願。記得隨時學會歸零,再出發!
五版序 找出你的應戰策略 本書能邁入第五版,筆者在此先向各位舊雨新知致謝(深深一鞠躬)。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看過一部日劇「龍櫻」(亦有譯成東大特訓班)─其中飾演特訓班總教頭的律師阿部寬,曾經這麼對特訓班的考生講出以下這段話:「情報即力量。知道與不知道,就能決定良莠的差距。知與不知東大給分法,就會產生超過實力差距的分數差異,也就是說,『無知』真的很恐怖。而這樣的事天天都在社會上演著。……收集情報,讓戰況有利。漫無計畫的蠻幹,肯定會輸,所謂的考試就是社會的縮影!」所以面對考試,千萬不要無知啊! 這本書就是在這樣的思維下誕生的,筆者在考上律師之前,不諳考試技巧、方法,比別人多吃很多苦,雖然最後達到目標,但我不會因此就和大家說,這一路上的風景有多美好。畢竟律師、司法官考試一年只有一次機會,失敗了就只能來年再戰。所以當我撰寫這本書的過程,總是再思考要用怎樣的文字、比較表,結合各種考題,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重點,經過反覆練習,訓練出找關鍵字的能力,目的就是希望我能將自己的經驗,轉化成對各位的助力,幫助大家減少無知,少走冤枉路,若是在考試的過程中,這本書能給讀者這樣的幫助,對我就是最大的鼓勵。 由於考題內容不斷翻新,法規也不停修正,為此本書這次大幅度地更新,除了完整收錄歷屆考古題的解析,也將樂陞案相關法規修正重點一併收錄,同時也回應各位讀者的心聲,大幅刪除不具考試重點的內容。本書能有今天的樣貌,要謝謝我的秘書亭安給我的幫助,讓我在工作之餘,還有力氣完成改版。同時感謝學稔編輯團隊的曉玉、肇昌,耐心校對、和我商議改版方向,對各位的謝意,盡在不言中。 辰茗 2017.12.19於台北101
目錄 Chapter1 瞎子摸象─證券交易法的輪廓 第一節 立法目的與主管機關•1-3 壹 為什麼要有證交法──立法目的•1-3 貳 主管機關──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1-6 第二節 證交法規範之主體與客體•1-12 壹 規範之主體──本法所稱之公司及發行人•1-12 貳 規範之客體──本法所稱之有價證券•1-18 第三節 證券交易法與公司法、商業會計法之關係•1-24 第四節 證券契約之訂立方式•1-27 Chapter2 揭開公司治理之面紗 第一節 公司治理之模式•2-4 壹 雙軌制與單軌制•2-4 貳 我國實務現況――單軌或雙軌之抉擇•2-6 第二節 治理機關之再進化•2-8 壹 董監獨立性之確保――增訂證交法第26條之3•2-8 貳 公司內部規範之建立•2-13 參 肥貓的剋星――薪資報酬委員會之引進•2-17 第三節 獨立董事與審計委員會之法典化•2-24 壹 「董事不懂事」之因應――獨立董事•2-24 貳 「監事不監視」之因應――審計委員會•2-33 第四節 股東權之全面強化•2-42 壹 監督在朝董事之利器――委託書之運用•2-42 貳 積極保障股東開會之權利•2-50 Chapter3 發行市場之管理 第一節 募集與發行之相關問題•3-4 壹 募集之功能與意義•3-4 貳 發行概念之釐清•3-8 參 發行人與認股人(應募人)之義務•3-16 肆 強制股權分散•3-17 伍 有價證券募集與發行之審查•3-21 第二節 私募之規範•3-26 壹 應募人之資格與人數限制•3-26 貳 辦理程序•3-27 參 廣告及公開勸誘之禁止•3-32 肆 轉售限制•3-33 伍 違反者之處罰•3-35 陸 募集與私募之比較•3-38 第三節 發行市場之資訊公開落實──公開說明書•3-39 壹 公開說明書之意義與編製•3-39 貳 未交付公開說明書之責任•3-40 參 內容虛偽不實之責任•3-43 肆 立法缺失總體檢•3-51 Chapter4 公開發行公司及其內部人之管理 第一節 流通市場之資訊公開落實──繼續公開•4-4 壹 財務報告之意義與編製•4-4 貳 臨時公開•4-8 參 年報•4-9 肆 抄送單位•4-10 第二節 財報不實之相關問題•4-12 壹 簽證會計師之行政責任•4-12 貳 財報不實之民、刑事責任•4-13 參 財報不實與公開說明書不實之立法比較•4-25 第三節 特別盈餘公積之強制提列與公積撥充資本之限制•4-29 壹 公積概念之解析•4-29 貳 特別盈餘公積之強制提列•4-30 參 公積撥充資本之限制•4-30 第四節 股份自由轉讓原則與例外之再深化•4-33 壹 股份自由轉讓原則 V.S.禁止股份回籠原則•4-33 貳 董監持股轉讓之限制•4-34 參 庫藏股之買回限制•4-39 肆 內部人股權申報與持股轉讓之規範•4-52 Chapter5 流通市場與公開收購之管理 第一節 上市、上櫃與興櫃之管理•5-4 壹 上市之管理•5-4 貳 上櫃與興櫃之管理•5-14 第二節 有價證券之收購•5-18 壹 大量取得股權之申報•5-18 貳 公開收購•5-20 第三節 證券交易所•5-41 壹 總論•5-41 貳 公司制之證券交易所•5-49 第四節 重要配套制度•5-54 壹 證券集中保管與帳簿劃撥制度•5-54 貳 證券信用交易──融資、融券•5-58 Chapter6 證券商暨其相關事業 第一節 證券商之通則•6-3 壹 證券商之生、老、病、死•6-3 貳 財務要求•6-6 參 人事資格限制•6-9 肆 主管機關之監督•6-12 伍 刑事處罰•6-14 第二節 證券承銷商、自營商、經紀商•6-15 壹 業務管制•6-15 貳 證券承銷商•6-16 參 證券自營商•6-19 肆 證券經紀商•6-21 第三節 證券商同業公會•6-26 第四節 證券服務事業•6-27 壹 證券金融事業•6-28 貳 集中保管事業•6-28 Chapter7 白領犯罪怎麼「辦」? 第一節 證券詐欺──一般反詐欺條款•7-4 壹 民事責任•7-4 貳 刑事責任•7-11 第二節 騙很大──資訊不實•7-14 壹 財報不實和反詐欺條款之民事責任適用關係•7-14 貳 資訊不實之刑事責任•7-15 第三節 跟對上天堂,跟錯住套房──操縱市場•7-22 壹 立法目的與適用範圍•7-22 貳 行為型態•7-22 參 民事責任•7-32 肆 刑事責任•7-33 第四節 內部人六個月的魔咒──短線交易•7-35 壹 構成要件•7-35 貳 民事責任──歸入權行使程序•7-39 參 請求期間•7-49 第五節 噓!我沒說──內線交易•7-51 壹 處罰理論基礎•7-51 貳 構成要件•7-54 參 民事責任•7-70 肆 刑事責任與預定交易計畫之免責•7-72 第六節 貪婪的災難──掏空公司•7-75 壹 刑事責任•7-75 貳 民事救濟──撤銷權的行使•7-80 Chapter8 爭端解決機制與處罰 第一節 證券仲裁•8-3 壹 強制仲裁與任意仲裁•8-3 貳 證券仲裁程序•8-4 參 公會與交易所內部規則訂明仲裁事項之義務•8-5 第二節 投資人保護法重要機制•8-7 壹 團體訴訟之再進化•8-7 貳 代表訴訟與解任董監事之訴訟•8-10 第三節 證交刑法之規範體系•8-15 壹 刑度體系表•8-15 貳 補充規範之說明•8-16 第四節 行政罰之規範體系•8-21 壹 加重規定•8-21 貳 檢舉委託書違法之獎勵•8-21 參 各項規定•8-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