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許多人存在一個觀念,以為說國語不就是依著習慣來說嗎?其實準確的發音是需要經過訓練的。 漢語語音的正音,需要一本真正能夠持標準國語發音,且又為研究語音學之研究者來撰寫,才能掌握漢字音韻的每一個聲母、韻母的正確讀音,以及語彙間的連音變化、語詞和虛字的準確音讀。本書之編寫即依此構想作整體規劃,由漢語語音的基本介紹,到聲母、韻母的音讀分析及練習,再到詞彙、語句的連音及變調、ㄦ化及輕聲的練習導引,系統的對漢語音韻的有關知識進行了陳述。 隨書附贈朗讀示範CD!
作者簡介 耿志堅 現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 經歷:所長、系主任、聲韻學會理事,並擔任全國語文競賽朗讀、演說評判,曾任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華語口語表達」評分委員 學術專長:國音學、聲韻學、訓詁學、教材教法、教學設計、創造教學
新版序 《漢語音韻》這本書進入再版了,並更名為《漢語音韻及口語表達》。這本書原先是我在講授「國音」這門課時的一套講義,早先一直用了好幾個版本「國音學」的書,隨著這門課在三所師大改為選修以後,實際上在學校的各個科系裡已經是停開的局面,只剩下國文系還保留下來,由於六、七年前,開始了「華語教師認證」,加上華語、華文研究所的紛紛成立,許多學校成立「華語文中心」,開設「口語表達」、「華語正音」這些課程,一下子「國音學」又突然被重視了起來。 這本書原是針對「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所設計的一套「實用華語教學系列」考試用書,由李威熊教授擔仼總主编,本書是其中的一本,最初的目的只是針對「認證考試」所撰寫的書,由於筆者為求謹慎和完備,在撰寫時,把過去的講義,擴充到更為完整,所以參考了更多關於這方面的論著,因此書本的内容,已經不僅涵蓋考試的範圍,同時又是一本為配合一整學年教學的進度,所設計的教材,自然而然也就變成了「國音學」的教學用書。 《漢語音韻及口語表達》這本書,在内容方面,包含:說明國語音系的形成、聲母及韻母的發聲原理、國語語音的類别與正確發音,其中針對在台灣不同的語言族群,將一般在日常生活裡,表現出來的發音現象,從聲母發音、韻母發音找出了台籍學生,表現較為不精準的困難之處,分別做了詳細的解說,並以發音圖做出標示,此外再列舉詞彙、成語、短句進行練習。至於國語整體的發音方面,筆者又在最後面的一整個單元,說明漢語的連音及變調、儿化韻及輕聲,把整個國音裡的問題,做了全面的分析。 在經過了約三、四年的使用,其間兩岸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教室裡選修課程的陸籍交換生,由出現也變多了,國音正確的表達,變得較為明顯了。由於筆者家族的人,多居住在河北及北京,加上幾乎每年都有一段時間在北京居住,因此在交談、授課、演講時,能夠完全操北京口音表達。此外筆者在彰化師大的「華語正音班」裡授課,每次在課後教導學員正音,或是系上幾個朗讀、演說選手的培訓,都需要有一套有聲的教材,所以想到這本書在再版時,把它增訂為「有聲書」,這也是這個版本,最突出的一項特徵。 語言的學習、精準語音的詮釋,不是空談語言學的理論,筆者雖然一直鑽研漢語語音學,在學校講授這方面的課程,但有感於語言表達、正確的語音在於從根本的「正音」入手,而正音的過程在多聽、多講,就像學習「美語」,不是死記單字、片語和文法,而是在於多聽標準的發音,本書的再版,正是掌握這個理念,於是筆者在本書附上了CD光牒,希望能對學習者有所助益。 耿志堅 2015.02 於彰化師大
目錄 主編序 新版序 自 序 第1章 漢語的定義/1 第一節 漢民族與漢語 3 第二節 官話與國語的形成 4 第三節 漢語的特點 5 第四節 國語(北京音系)語音的特點 10 第五節 漢語語音的歷史分期 12 第六節 漢語方言及語音現象 15 第2章 聲母發音的原理/25 第一節 聲母發音的形成 27 第二節 聲母發音的部位 30 第三節 聲母發音的方法 33 第3章 聲母發音及練習/45 第一節 聲母發音的說明及練習 47 第二節 聲母發音的辨識及練習 71 第4章 韻母發音的原理/85 第一節 韻母發音的形成 87 第二節 韻母發音的分析 87 第三節 韻母發音的類別 91 第5章 韻母發音及練習/97 第一節 韻母發音的說明及練習 99 第二節 韻母發音的辨識及練習 127 第6章 漢語拼音/137 第一節 聲韻調的結合 139 第二節 拼音的方法 142 第三節 拼音的條例 145 第7章 四聲調值與變調/149 第一節 四聲調值與上聲變調 151 第二節 「一、七、八、不」的變調 157 第8章 連音之音讀/161 第一節 語助詞「啊」連音之音讀 163 第二節 指稱詞「這、那、哪」連音之音讀 167 第三節 ㄦ化韻連音之音讀 170 第四節 輕聲連音之音讀 175 附錄1:漢語音標及語音標示/181 附錄2:2011∼2014 年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試題/185 朗讀示範:CD音檔目錄 聲母發音的說明及練習 1.雙脣音:ㄅ、ㄆ、ㄇ 課本47∼50頁 2.脣齒音:ㄈ 課本50∼51頁 3.舌尖音:ㄉ、ㄊ、ㄋ、ㄌ 課本51∼55頁 4.舌根音:ㄍ、ㄎ、ㄏ 課本56∼59頁 5.舌面前音:ㄐ、ㄑ、ㄒ 課本60∼63頁 6.舌尖後音:ㄓ、ㄔ、ㄕ、ㄖ 課本64∼68頁 7.舌尖前音:ㄗ、ㄘ、ㄙ 課本68∼70頁 聲母發音的辨識及練習 1.ㄈ、ㄏ的辨識 課本71∼72頁 2.ㄋ、ㄌ的辨識 課本73頁 3.ㄖ、ㄌ的辨識 課本74頁 4.ㄓ、ㄔ與ㄗ、ㄘ的辨識 課本75∼77頁 5.ㄕ、ㄙ的辨識 課本77∼78頁 6.ㄐ、ㄑ與ㄓ、ㄔ及ㄗ、ㄘ的辨識 課本79∼81頁 7.ㄒ與ㄕ、ㄙ的辨識 課本83∼84頁 韻母發音的說明及練習 1.單韻母:ㄧ、ㄨ、ㄩ、ㄚ、ㄛ、ㄜ、ㄝ 課本99∼109頁 2.複韻母:ㄞ、ㄟ、ㄠ、ㄡ 課本110∼116頁 3.聲隨韻母:ㄢ、ㄣ、ㄤ、ㄥ 課本117∼124頁 4.捲舌韻母:ㄦ 課本124∼125頁 5.空韻:帀 課本125∼127頁 韻母發音的辨識及練習 1.ㄧ、ㄩ及ㄨ、ㄩ的辨識 課本127∼128頁 2.ㄛ、ㄜ的辨識 課本129頁 3.ㄝ、ㄟ的辨識 課本130∼131頁 4.ㄨㄛ、ㄡ的辨識 課本131頁 5.ㄢ、ㄤ的辨識 課本132∼133頁 6.ㄣ、ㄥ的辨識 課本134∼135頁 上聲(三聲)調值的呈現與變調 課本153∼156頁 語助詞「啊」連音之音讀 課本163∼167頁 指稱詞「這、那、哪」連音之音讀 課本168∼170頁 ㄦ化韻連音之音讀 課本172∼173頁 輕聲連音之音讀 課本177∼180頁 2011∼2013年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試題 朗讀示範 2011年試題朗讀示範 課本187頁 2012年試題朗讀示範 課本189頁 2013年試題朗讀示範 課本191頁
|